- Mar 05 Mon 2018 11:46
第三章 : 避碰的空間差 3 -1
- Mar 05 Mon 2018 11:38
第二章:碰撞的感識 2 -1
- Mar 05 Mon 2018 11:27
第一章:漫談處境感識 1 -1
- Dec 24 Sun 2017 02:25
導讀 第二章碰撞的感識,應該叫做碰撞的想要 。
第二章碰撞的感識,應該叫做碰撞的想要 。對於碰撞有什麼想法跟要有什麼可能的作法,構成本章的重點。
碰撞的定義是兩個目標在同一個時間通過同一個空間。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,卻是避碰的基礎。 要避免碰撞, 那就要避免, 兩個目標 同時同地出現。也就是 製造空間差或時間差來避碰。
碰撞的發生,一定有一個碰撞點,這個碰撞點一定是在兩條船的航線上,船隻如果完全沒轉向,碰撞就會發生在現在的船艏向上。本書的 的討論與其他的避碰書籍所不同的地方,就在於我們的討論 是從碰撞已經發生了以後,開始討論 。別的書籍著重的是 從什麼樣的情況下, 可以避免碰撞。避免進入什麼樣的情境,就能避免碰撞 。他們討論的方向與目的是 養成良好的習慣, 做成標準的作業程序,也就是慣性的部分。 其實 如果船副都能夠遵守這些良好的SOP 標準作業程序,碰撞也許 可以避免90%之多, 但是本書 的研究是從已經開始有確實的碰撞危機 開始討論。所以以下說的都是有碰撞的情況,船隻航行大部分使用自動舵,所以都會保持在既定的航路上,轉向就能避碰開碰撞點。(2-1)
碰撞點是什麼? 馬上就有人會產生這個問題 ?碰撞點 是由 碰撞定義來的,就是兩條船同時到達的同一個地方,這由海圖上來看,最清楚,兩條船如果會碰撞,那碰撞點就在兩條船航線交叉的地方。
那還有多久,才會發生碰撞,就可以用本船的Vector 速度向量來估計,這需要對雷達的使用有相當的瞭解的人,才會熟練。避碰操船的迴轉特性,需要六倍船長的前進距離,這也需要有後續的討論,才會理解。所以解答通通有,那為什麼不按部就班,反而跳來跳去的講,這就是學習的理論,混合式教學,平舖直述是好,但是說忘就忘,本書是依照學習理論來的,先疑惑,再思索,最後懂,最好是超過兩個月,這樣痛苦過,以後就終身不忘。
在講解迴轉的三階段特性時候,又在前面先提了一句迴轉速率, 當然這又是一個盲點 ,對於沒有迴轉速率觀念的人來講,就是痛苦。 所以下面 馬上就帶入汪國真的詩句 ,既然選擇了遠方,便只顧風雨兼程 ,我不怕身後會不會有寒風冷雨 ,既然目標是地平線,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,奮鬥的背影。這也是本書為什麼定價要這麼高的原因, 因為你沒有付出這麼多的金錢,你就沒有足夠的毅力去堅持,從頭到尾 把它都學會。(2-2)
- Dec 04 Mon 2017 15:56
導讀 第一章漫談處境感識 也就是 Situational awareness.
第一章漫談處境感識 也就是 Situational awareness. 這個的理論基礎 是由於人類 行為的三個特性 第一個是理性 第二個是感性 第三個是慣性. 這三種特性是相生相剋的 最經常遇到的是,年輕人的感性比較強 。所以經常會被感覺淹沒了理智,在強大的壓力之下,倉促作出行動, 甚至於談不上決策,因為他心裡面根本就沒有理論依據,只是憑著一股強烈的感覺在做事 。即使是跑了二三十年傳船的老手 ,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情況, 也是會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其次談的是我們的理性,也就是我們的理智, 其實只有七樣可以意識到的東西,能夠讓我們保持理智,其他90%以上的資訊 都是儲存在我們的慣性裡面, 所以良好的習慣,就非常重要,這些習慣,航運界把它歸納為SOP標準作業程序。 一般人讀SOP的時候經常挑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來記憶,因為沒有辦法一下記起這麼多的程序,但這是一種危險的錯誤。 程序 除了要注意的事項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安排的順序不能錯。 錯了話 就會造成不一樣的後果, 這些從程序經常經過反覆討論巨細無遺, 可是實際的應用, 卻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檢查程序。 這個就需要我們對程序的背景知識有足夠的了解, 才能夠在緊急的時候, 跳過這些程序直接做出正確的判斷。 瞭解與記憶,缺一不可,真正的記憶是長期記憶,需要兩個月的時間,才會成型。 對付這些一套一套的SOP,, 沒別的辦法,就是先瞭解,再測試,仔細想,一而再,再而三,養成習慣。
- Jun 15 Thu 2017 11:34
人為因素漫談第一章
- Apr 20 Thu 2017 10:13
大鍋飯的回億
最早的大鍋飯是在幼兒院
- Feb 07 Tue 2017 15:40
近接避碰序言
不論是”近接避碰”或是”進階避碰” ,本書都是名至實歸。 Apple falls not far from the tree. 瓦罐不離井邊破,將軍難免陣上亡,事有必至,理有必然。 碰撞一向都是船員最大的夢靨 ,尤其是,無法了解碰撞原理的人 。所以想要成為適職船副船長,都要經過幾年痛苦學習的煎熬 ,才能夠漸入佳境, 有時候可能永遠無法順利過渡,做到船長,還是會有緊張,不安,恐懼等負面情緒,不時出現在避碰的場景中 。直到跑船生涯後期,才會覺得比較輕鬆,但並不是因為避碰的技術比較成熟, 而是因為家裡的經濟壓力比較小,才能放心操作。 如果家裡還有經濟壓力,就是做到船長,也還是日無寧日,進到擁擠水域,仍不免膽顫心驚,抑鬱寡歡,這就是筆者早年的真實寫照,也是輕鬆不起來的原因。
但是這種情形,應該很快就會打破, 因為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慧的時代, ARPA 雷達不應該只是提供一些,諸如他船的航向航速 ,風向水流與CPA等測繪來的資料 ,這些東西好像有用,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認識,海面上船隻的動態,其實這些測繪資料對我們都沒用,我們只要想一想,要做避碰,我們只需要使用相對運動線,與雷達的尾跡顯示,由相對運動線可以看出它船的CPA與碰撞態勢,尾跡可以顯示他船的大概航向與航速,至於CPA到底是0.5海浬或是1.0海浬,他船航向是225度還是250度,這些機器做的事,對我們來說,還真是管他娘的,甘我們甚麼事。ARPA應該可以進步到,依照他船的航向航速,方位距離 ,自動做出避碰的動作 ,並且在幾個可能的方案裡面,選擇最好的方案 。就好像現在的阿發狗,可以打敗世界棋王是一樣的,所以避碰運算的原理,最後總是會被物理學家推斷出來, 作出自動避碰的程式語言 ,現在已經有自動避碰汽車,那對我們在職的船員來說 ,真可以說是一種打臉 。電腦都可以自動避碰了 ,為什麼我們船員, 還在哪裡莫名奇妙,死撐活撐,表現淡定。筆者相信被ALFA GO 打敗的棋王,也會有一種衝動,想要去知道電腦的思考邏輯,或者電腦只是靠著資料庫內的大量記憶,來和人腦對抗。本書就是我們避碰的思考, 但絕不是以思辯空談為樂,書中更以直覺的養成,慢慢啟發感覺,邏輯循序漸進,整合在船的各類知識,解決我們的盲點與弱點,最終的應用為目的。
- Jan 05 Thu 2017 14:41
Collision Avoidance Ex-01-05
- Jan 04 Wed 2017 16:00
Collision Avoidance Ex-01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