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碰撞的感識,應該叫做碰撞的想要 。對於碰撞有什麼想法跟要有什麼可能的作法,構成本章的重點。
碰撞的定義是兩個目標在同一個時間通過同一個空間。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,卻是避碰的基礎。 要避免碰撞, 那就要避免, 兩個目標 同時同地出現。也就是 製造空間差或時間差來避碰。
碰撞的發生,一定有一個碰撞點,這個碰撞點一定是在兩條船的航線上,船隻如果完全沒轉向,碰撞就會發生在現在的船艏向上。本書的 的討論與其他的避碰書籍所不同的地方,就在於我們的討論 是從碰撞已經發生了以後,開始討論 。別的書籍著重的是 從什麼樣的情況下, 可以避免碰撞。避免進入什麼樣的情境,就能避免碰撞 。他們討論的方向與目的是 養成良好的習慣, 做成標準的作業程序,也就是慣性的部分。 其實 如果船副都能夠遵守這些良好的SOP 標準作業程序,碰撞也許 可以避免90%之多, 但是本書 的研究是從已經開始有確實的碰撞危機 開始討論。所以以下說的都是有碰撞的情況,船隻航行大部分使用自動舵,所以都會保持在既定的航路上,轉向就能避碰開碰撞點。(2-1)
碰撞點是什麼? 馬上就有人會產生這個問題 ?碰撞點 是由 碰撞定義來的,就是兩條船同時到達的同一個地方,這由海圖上來看,最清楚,兩條船如果會碰撞,那碰撞點就在兩條船航線交叉的地方。
那還有多久,才會發生碰撞,就可以用本船的Vector 速度向量來估計,這需要對雷達的使用有相當的瞭解的人,才會熟練。避碰操船的迴轉特性,需要六倍船長的前進距離,這也需要有後續的討論,才會理解。所以解答通通有,那為什麼不按部就班,反而跳來跳去的講,這就是學習的理論,混合式教學,平舖直述是好,但是說忘就忘,本書是依照學習理論來的,先疑惑,再思索,最後懂,最好是超過兩個月,這樣痛苦過,以後就終身不忘。
在講解迴轉的三階段特性時候,又在前面先提了一句迴轉速率, 當然這又是一個盲點 ,對於沒有迴轉速率觀念的人來講,就是痛苦。 所以下面 馬上就帶入汪國真的詩句 ,既然選擇了遠方,便只顧風雨兼程 ,我不怕身後會不會有寒風冷雨 ,既然目標是地平線,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,奮鬥的背影。這也是本書為什麼定價要這麼高的原因, 因為你沒有付出這麼多的金錢,你就沒有足夠的毅力去堅持,從頭到尾 把它都學會。(2-2)
迴轉速率的控制,就是第六章操船的藝術的重點, 當然在第二章說 就是無字天書, 但是這個觀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腦海, 所以要怎麼樣控制迴轉速率,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。 再來就是利用減速產生的時間差來避碰 ,減速後,平均船速是多少?減速後的距離是否足夠? 最後避碰規則的適用 ,還有三個不同的階段 ,對直航船讓路船, 應該要採取什麼行動? 都有相當的規定, 這些 都不是第二章的引言, 可以講的完的, 但是後面都有詳細的討論,不要急,好日子總會來的,有書的人可以考慮先跳著看後面的章節。不要忘了,這是分期連載,沒有伏筆,怎麼會有高潮。
第二章後面提到了 鐵達尼號愛德華船長的 操船技術,怎樣出神入化,一百年前的人是怎樣利用人的感覺來操船的,他不會盲目,不會進入數位化的左腦,機械化的退化,還記得我們在第一章說的,我們避碰要做到直覺反應,需要的是潛意識的瞭解,要跟愛德華船長一樣厲害。(2-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