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內操船點線面 – 13 船位
同學們抱歉啊,下面要來討論港內操船,讓一個從來沒做過領港的人來講港內操船,確實是撈過界。但是沒辦法,事實就是事實,我雖然一個月沒辦法1百萬,2百萬,打打嘴砲,總是有的。搞不好,你還可以偷學一點,也沒人知道。不爽,你也可以開砲,反正我已經60了,朝聞道,夕死可也。
港內操船的三個要素: 第一個就是船位,第二個是船隻的前進速度,第三個是船隻的迴旋速率。
船位,當然是第一個要素,回顧一百年來的操船,大部分都是集中在,對船位的描述上。這是因為船位所要面對的最大敵人,就是風力與水流,也就是上帝的力量,也就是不可抗力。這個在古時候,尼克斯的操船船藝學裡面,說得很清楚。頂流的時候,要用什麼樣的位置? 跟什麼樣的角度去靠碼頭? 左舷靠碼頭跟右舷靠碼頭,進靠的角度為什麼不一樣? 有流水的時候,順流掉頭,逆流掉頭,船位應該在哪裡? 要怎麼控制船隻的位置,這樣就造成了唯控制派,用盡一切力量,努力與等待,等待船位進入合適正確的位置,才來做下一步的操船。這些唯控制派,以日本領港為代表,以前是5000匹,50噸的大拖船,前後一夾,塞到船位上,現在船隻的大型化,可能要70噸的大拖船,才夠力夠用吧。
這在大陸出的船舶操縱書,上面也是很明顯的看到這樣子的教學趨勢。另外國內有資深的退休領港,出的船舶操船學,也是一樣。用這個船位的控制,來代表操船技藝的好壞,所以要做到身經百戰,戰而不怠,就要熟記各種各樣的進靠與退出碼頭的陣勢,與風向水流的來勢。很多時候,這些都變成死背的東西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這樣就可以搞定了。但是船長要跟著船隻到天涯海角,船一到歐洲與地中海,就傻眼了,因為拖船縮水了好幾倍,迴船池更小。顯然,我們需要更多的了解,而不是熟背這些圖形,就可以了,況且,背的了基隆,背不了高雄,背完了東亞,還有南美。
所以,現在操船必須具備一些水文的知識,跟天文地文一樣,也就是了解,船體運動與水下的流線/壓力場的互動,這是以前船員所不知道的。這是前面幾節的基本功,現在我們要鋪陳出來,各位要知道新的船藝,講的是甚麼? 只要看看圖例上,有沒有把pp與流線標出來,就知道是不是趕的上時代。但是這些唯知識派,也有一個致命傷,那就是忘記了,風力與水流,不可抗力,因為這些大哥,可能都是在池塘裡(沒風沒浪)操船出身的,這可不是開玩笑,看看下圖,模型船還做的有大有小,好像真船一樣,沒有幫讀者建立起,真實的場景與良好的操船習慣。各位可以再看看,下面的前進掉頭,居然沒有標是順風還是逆風,逆天行事,真是傲慢。
第二個是船隻的前進速度,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迷思。下節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