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觀測目標船的方位變化時,我們要回到第一次觀測,在駕駛台所站立的位置,由此位置去尋找第一次的參考點(由相對方位線的近點,也就是我們的眼睛往外去尋找,相對方位線的另外一個遠方的參考點,也就是我們圖像記憶的參考點。這是由內往外觀測,而第一次在取參考點時,是由外往內尋找),再從這條重建的第一次觀測的方位線,去觀測他船的方位變化,在右圖中,我們可以看到,他船已經開到航道的左邊,也就是從原來我們船頭的位置,駛往我們原來航向的左邊去了。

我們依循同樣的觀測方法,也就是從相對方位線的近點去觀測目標,再從第二次觀測的相對方位線,往回尋找第一次所建立的參考點。如果目標的相對方位有改變,則第二次觀測時,當值船副就會從第二次觀測的方位線往回尋找時,發現第一次建立的參考點,並不在新的相對方位線上。比較第二次觀測的相對方位線,與第一次所建立的參考點的位移,就可以看出他船的相對方位變化,是往左?還是往右?相對方位變化的角度是變大?還是變小?

在兩次觀測期間,當值船副不必一直站在同一位置,等待下一次的觀測,當值船副只要記得第一次觀測時,他所站立的位置,就可以避免因為相對方位線的近點不同而引起的視差。當值船副還可以去做,其他的駕駛台工作(例如讀取雷達和ARPA的其他數位資料,VHF的聯絡報到等),避免人力的浪費。

 

為了避免參考點的視覺落差,暸望時維持在同近點位置是最重要的。暸望時眼睛要低下來確認參考點,假如目標物方位在改變,參考點不會在原來方位線上(紅色線藍點)。在右圖中,目標物方位移動左側,目標物的相對方位度數將會變大,目標物可能通過我們船艉(或是目標會最終消失在我們的船艉方向)

同樣的道理,我們可以想像,如果右圖紅線紅點的方位線,是我們第一次觀測的方位線,左圖為第二次觀測的相對方位線(紅線藍點),從右圖到左圖相對方位在減小為零,這時我們可以說,他船會通過本船的船頭位置

=>目標相對方位變大,目標物可能通過船艉

=>目標相對方位變小,目標物可能通過船頭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幾波特船長 的頭像
    幾波特船長

    Sailed4seas的部落格

    幾波特船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